摒除欧化中文(一)

“精确”固然是翻译的一大美德,但牺牲“通顺”去追求,代价就太大了。译者追求“精确”,原意是要译文更接近原文,可 是不“通顺”的译文令人根本读不下去,怎能接近原 文呢?不“通顺”的“精确”,在文法和修辞上已经 是一种病态。要用病态的译文来表达常态的原文,是不可能的。
——余光中《翻译乃大道》

  • 滥用名词结构、文字义肢

1、中文常以事件(短语)作主语,英文则常以名词作主语。

2、英文好用抽象名词,其结果是软化、架空了动词。简洁的单音节动词 变成了含有抽象名词的短语,表面看来显得堂皇、高级。如: apply pressure (=press) give authorization (=permit)万能动词(weak verb)+抽象名词
TILTH

Robert Graves

Gone are the sad monosyllabic days

When “agriculture labour” still was tilth

And “100% approbation”, praise

And “pornographic modernism”, filth

And still I stand by tilth and filth and praise.

Eg.

All his efforts were dedicated to the downfall of the enemy and his regaining of power in the party.

照英文句法可译成: 他全部的努力在求敌人的瓦解及自己在党内的重握权力。

对比: 他的努力,全部意在瓦解敌人、重握党内大权。

类似结构:

 做/作:作了一次私下谈话(held a private interview)—私下和他谈话

进行: 进行了为期三日的研究—研究了三日

 得到/获得:人民无法获得较佳的生活—人民生活无法改善

 其它:从事一次航行—航行

Eg.

 李光耀总理提出对挡土墙、 天桥、立交桥和其桥下区域进行绿化。——李光耀总理提出绿化挡土墙、天桥、立交桥及桥下区域。

 混凝土结构的绿色化——绿化混凝土建筑 它还能充当阻挡烟雾和尘埃的屏障——还能阻挡烟雾和尘埃

△直接用强势动词

  • 可怕的“性”、“化”、“度”

1、名词成灾:具有很高的知名度(很有名) 这本传记的可读性颇高。(这本传记很动人/很好看/引人入胜。) 更具前瞻性(更有远见)

2、中国人不很喜欢用“性”字,英语的-ty,ity,-ness 倒是无往而不宜的。

E.g. to acknowledge the importance and the urgency of the problem

承认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【不像话】 承认问题严重,也很迫切

  • 间接表达

1、“让”为弱动词,用来表达委婉、临时、不确定的事情,感性,在口 语使用,在小说使用,在歌词使用。

2、“使”含有动作或力量促成结果之意,如“使他难堪”、“使他悔过”。 “让”含有听其自然之意。

Eg.

 Let nobody think he is a coward. 别让任何人以为他是懦夫。 对比:别当他是懦夫。/谁也别当他懦弱。

 If the revolution fails, no matter what I do, it won’t make things better. 如果革命失败,不管我做什么,都不能使情况好转。 对比:如果革命失败,任凭我如何补救,也无济于事。

 这样可以使这些铁丝网结构不再光秃秃的。 【以免铁丝网光秃裸露】

 将蔓生植物种在混泥土结构表面,可修饰挡土墙的外观。 【在混凝土表面种植……】

  • 代词

1、英文、文言文大量使用代词,白话文则不然。

不用的原因:可省略;中文的习惯是重述主语或宾语。英文代词所指内容,阅读上下文方可明白。但若照搬入中文,有时只 叫人摸不找头脑。

2、「们」:英文名词有单复数变化,中文则没有。此外,“都”、“一致”、“所有”、“许多”、“好些”、“全 (校)”等说法均可表复数。

3、“人们”(新词) 习惯说“大家”、“众人”、“世人”、“人人”、“人群”。

4、英文每句都要有主语(subject),所以提到一个人会用 he/she。有时为了避免单调,令文章有些变化,便更换主语, 如: Brown(用姓) John(用名) John Brown(用全名) the professor(用职业) the son(用身份) he(用代词)

Eg.

 树篱植物可以遮挡烟雾和灰尘,它们几乎不需要人工的维护。 对比:树篱植物可以遮挡烟雾和灰尘,几乎不需要人工维护。

 在新加坡,人们常常会发现大群的乌鸦和家八哥栖息在树上,它们主 要以食物残渣为食。 对比:在新加坡,常见大群的乌鸦和家八哥栖息在树上,这些鸟类主 要以食物残渣为食。

  • 被动语气

中文中被动语态的使用没有英文广泛。英语语法十分严谨,一个句子必须有主语,但汉语则不然,经常不用 主语。

The application has been improved. A number of new features have been added and a number of bugs have been fixed. 译文:已改进该应用程序,增加了新功能,也纠正了一些错误。

原因:

1、许多情况下,被动语气根本无须刻意表达。如: 饭做了吗?

2、中文里表示被动状态的字很多,不必全赖‘被’字。△“给、让、叫、为、遭、挨、任、受”等字都可表示被动3、英文里的被动语气,中文不一定照搬,许多情况下可用主动语 气。许多中文动词是内动词(vi),不必加‘被’。 例如: 他(被)吓得昏过去了。 钟(被)敲三下。

“被字式”曾被称为“不幸语态”(inflictive voice), 主要用以表达对主语而言是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(unpleasant or undesirable),如“被捕”、“被杀”、“被剥削”、“被压迫”等。 现代汉语受西方语言的影响,“被字式”的适用范围有所扩大,有时 也可以用来表达并非不如意的事,如“被选为工会主席”、“被评为 先进工作者”等,但大多数被动意义不用“被字式”。按照汉语的习 惯,如果句中无须指出施事,主动意义与被动意义又不知发生混淆, 一般就不用结构被动式(用介词或介词结构作状语),而用意义被动 式。汉人的思维习惯重“事 在人为”,人的动作和行为必然是由人做的,事或物不可能自己去完 成这些动作和行为,因而表达时往往要说出施动者,常常采用人称表 达法;若无法说出确定的人称,则采用泛称,如“有人”、“人们”、 “人家”、“大家”、“别人”等;若无法采用泛称,则采用无人称 (如“无主句”);当人称或泛称不言自喻时,又常常采用隐称—— 省略人称。 汉语若要表达类似英语那种被动式的客观口气,则常常采用无主 句(subjectless sentence)、主语省略句(subject-omitted sentence)、 祈使句或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(passive with no grammatical marks)。只要知道电压和电流,就能确定电阻。 The resistance can be determined provided that the voltage and current are known.

——连淑能《英汉对比研究》


1 条评论

roger · 2018年10月27日 下午5:32

对照自己的翻译,看完文章我觉得自己的思考还是粗浅,把翻译从语言学的角度去考虑, 翻译时关注不同语言的不同特点,很受用。

回复 roger 取消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


Copyright © 2018 Rebecca Wang. All rights reserved.

Powered by Defjia. Theme Hestia made by Themeisl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