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形合与意合
- 形合
-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(syntactic devices)或词汇手段(lexical devices)
-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(如关联词)连接起来,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。
- 意合
-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(semantic connection)
-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。
问:英语和汉语分别偏向哪种特点?
答: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(hypotaxis);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(parataxis)。
印欧语言重形合,语句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或各种语言连接手段,以表示其结构关系。
汉语重意合,句中各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,少用连接语,所以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。
- 英汉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之分——奈达
二、英语的形合法
-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、语、分句或从句,注重显性衔接(explicit cohesion),注重句子形式、结构完整、以形显义。
–重形式的语法型语言。
-连接手段和形式(cohesive ties)数量大、种类多、使用十分频繁。
1.关系词和连接词
- 关系词
关系代词、关系副词、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,如who, whom, whose, that, which, what, when, where, why, how等,用来连接主语和主语从句、宾语从句、表语从句或定语从句。
- 连接词
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,如and, or, but, yet, so, however, as well as, (n)either…(n)or…及when, while, as, since, until, so…that, unless, lest等,用来连接词、词组和分句。
- 英语造句几乎离不开这些关系词和连接词,汉语则少用甚至不用这类词
2.介词
- 简单介词(如with, to, in, of, about, between, through)、合成介词(如inside, onto, upon, within, without, throughout)和成语介词(如according to, along with, apart from, because of, in front of, on behalf of, with regard to)
- 英语造句几乎离不开介词,汉语则常常不用或省略介词
3.其他连接手段
- 形态变化
词缀变化;动词、名词、代词、形容词和副词的形态变化(如性、数、格、时、体、语态、语气、比较级、人称等);及其保持前后一致的关系(grammatical and notional concord)
- 广泛使用代词以保持前后呼应关系
- 使用it和there作替补词起连接作用等等
4.总结
- 英语(及其它欧洲语言)的形合特点,与亚里士多德严密的形式逻辑以及16至18世纪风行欧洲的理性主义一致:强调逻辑推理、注重形式论证;表现在语言中,则为注意形态外露,拘泥于结构成形、形式完整,语法呈显性(explicit),比较刻板,注重以形达意。
- 运用形态变化形式和显示逻辑-语法关系的连接词语(logic-grammatical connector),严谨地表达言者想要表达的意思,听者或读者可以尽可能不依靠语境就能理解(low-context),是“作者责任型”(writer-responsible)语言。
- 重形式、重结构:“以形统意”、“以形摄神”、“以形显义”
三、汉语的意合法
- 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,注重隐性连贯(implicit coherence),注重时间和事理顺序,注重功能、意义,注重以意役形。
- 汉语是重意会的语义型语言。
- 汉语的形合手段比英语少得多
Ø没有词的形态变化;
Ø没有英语常用的关系代词、关系副词、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;
Ø连接词仅约50个(英语约有100个);
Ø介词约有35个(英语286个),大多是“借” 来的(源于动词虚化,或兼作动词,如“进”、“到”、“沿”、“过”等);
Ø介词和连接词常常可以省略。
1.语序
- 少用或不用关联词,语义与语序密切相关。
- 汉语的许多主从复句,虽然不用关联词,形式类似并列复句,但分句含义却有主有次。
- 例如,从句若前置,一般有“因为”、“如果”、“虽然”、“即使”等含义。
eg. 汉语中2/3的因果句不必要时不用关联词(先“因”后“果”,几乎不用“因为”,属常态;先“果”后“因”,大多用“因为”,属变态)
(因为)她不老实,我不能信任她。对比:我不能信任她,因为她不老实。
2.反复、排比、对偶、对照等
- 词句整齐,结构匀称,可以互文见义,往往不用关联词:
eg.
1)他不来,我不去。(=如果他不来,我就不去。)
If he won’t come here, I’ll not go there.
2)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
3.紧缩句
- 由复合句紧缩而成
- “紧”:紧凑,取消各分句之间的语音停顿,使其紧挨;
- “缩”:压缩,略去原来分句的一些词语,使其简约。
有饭大家吃。(=如果有饭的话,那就大家一起吃。)
Let everybody share the food if there is any.
4.四字格
- 汉语里广为运用的形式,重要的节奏倾向
- 大量四字音节熟语,历经锤炼,言简意赅。
1)不进则退
He who does not advance falls backward./ Move forward, or you’ll fall behind.
2)酒醉智昏
When wine is in, wit is out.
5.总结
- “重意轻言”:重意境、意合、意会,重语句的融会贯通,凭经验、语境、预感和悟性去意会和补足语句的整体内容;轻语句形式结构构建和分析,只要达意、通顺、流畅,可以简略,隐含其意,让人思而得之,即使句子结构显得不完整,也不搞“形式主义”。
- 汉语“以意统形”、“以神摄形”、“遗形写神”;中国哲学:重论证而不重形式论证;重领悟、重意会的美学观念
四、形合与意和-总结
- 英语重形合,词有形态变化,造句注重形式接应(formal cohesion),要求结构完整,句子以形寓意,以法摄神,语法呈现显性(explicitness)、刚性(rigidity),因而严密规范,采用的是焦点句法,具有严谨的客观意识;
- 汉语重意合,字词缺乏形态变化,造句注重意念连贯(semantic cohesion),句子以意役形,以神统法,语法呈现隐性(implicitness)、柔性(suppleness),因而流泻铺排,采用的是散点句法,具有灵活的主体意识。
五、形合、意和与文体
- 一般来说,英语形合句多,汉语意合句多,但其多少与文体密切相关。
- 书面语没有口语的辅助语言手段(表情、手势、语调等),又要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,必须常常借助关联词语和其它形式手段,因而形合句比口语多。
- 现代汉语受西方语言影响,形合句比古汉语多。
- 古汉语流传下来的大量成语、谚语,大多匀称对偶,节奏铿锵,朗朗上口,言简意赅,至今仍为汉语意合句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- 现代科技文体和论述文体多采用形合句,以表达清晰的逻辑关系和复杂的思想内容。
啊终于整理完了,好累
大概是今年最后一篇博客
好像又迷迷糊糊地过了一年
你好 2018 : )
希望是充实又充满收获的一年呀
唱一首Young Souls 送给大?家哈哈哈哈
1 条评论
roger · 2018年10月27日 下午5:34
其实汉语和英语的不同特点很多,形意合可以说是在翻译中还是体现的挺明显的,感觉自己翻译都不注重理论的积累和挖掘,mark一下这篇。